在千年古镇周庄,茶文化的历史也很悠久,长期以来,周庄方圆数公里都流传着一种独特的饮茶习俗。
以茶而论,就分“讲茶”、“喜茶”、“春茶”、“满月茶”、“炖茶”等,而其中尤以“阿婆茶”(阿婆指中老年妇女)最为有名。这是本地与别处截然不同的喝茶习俗,也是古镇妇女联络感情、消闲遣兴的传统社交形式。 俗话说:“未吃阿婆茶,不算到周庄。”在周庄,喝过“阿婆茶”的人才能品出水乡古镇的韵味来。周庄人喝“阿婆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如今深宅大院里珍藏着的青花瓷盖茶碗、玲珑精巧的茶盅、古朴典雅的茶壶以及釉色光亮的茶盘,都足以证明“阿婆茶”的悠久历史。“阿婆茶”虽是民间习俗,但喝茶方式颇为讲究。东道主定于某日请喝“阿婆茶”,数天前就四出邀请,筹备茶点。是日,洗涤茶具,摆设桌椅。宾客从四面八方而来,宾主相互招呼,依次就座。喝茶时,主人先在桌上放上几碟腌菜、酱瓜、酥豆之类的小吃,作为佐茶菜,所以周庄人喝茶不叫“喝茶”而称之为“吃茶”!冲茶时必先点茶酿,后冲满杯子,表示真诚待客。客人喝“阿婆茶”至少要喝“三开”(即冲3次开水)方可离席,以示礼貌。“阿婆茶”的流行,使许多农村中老年妇女加入行列,她们围着八仙桌,嗑嗑瓜子,喝喝茶,一边做针线,一边聊家常,其乐也融融!好一派大家庭似的温馨!当然,大家会轮流作东,以表示亲密无隙的姐妹情、街坊谊。 这些年,“阿婆茶”重在周庄盛行,张厅、三毛茶楼等都有“阿婆茶”。尤其是在中市街上的三毛茶楼,因台湾女作家三毛曾来过周庄,留下她许多书信笔墨和动人故事,于是三毛茶楼的茶客源源不断,而茶楼主人又是位乡土作家,曾与三毛有过书信往来,因而在三毛茶楼喝一杯清香纯净的“阿婆茶”,真是有滋有味,别有一番情趣在茶中。
由于喜爱茶,藏族诞生了很多关于茶的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例如《茶酒仙女》、《茶和盐的故事》等。《茶酒仙女》讲的是在一座意想城中,国王下令以茶代酒举行宴会。酒仙因此下凡,在国王面前夸耀酒而诋毁茶。茶仙也来到宴会上,当面与酒仙辩论,历数酒的坏处,陈说茶的功绩。两位仙女争论不休,最后国王调停双方,公正地评价了茶与酒的作用。《茶和盐的故事》则讲述了一对恋人,生时不能相守,于是死后分别化为盐与茶。因为藏族人们煮茶时放盐,这对恋人也就朝朝暮暮在一起了。藏族饮茶放盐的习俗也因为这个小故事而被赋予了浪漫的色彩。
...张爱玲好茶,她笔下的“茶”范围不但广,且细致有韵。从令人低回不已的故事里,我们不难找到她对茶的依恋与喝茶主张。通过曼桢、娇蕊、银娣、敦风和白流苏若干女人的眼里心里,我发觉,张爱玲比任何一位茶人更像茶人。
张爱玲本身嗜茶,所以她的女主角们也常与茶打交道。《怨女》中的银娣,欢喜地一样样东西都指给嫂子看“里床装着什锦架子,搁花瓶、茶壶、时钟。”那茶壶如此郑重被收放,可见是心头爱,说不定银娣上吊前“拿桌上的茶壶,就着壶嘴喝了一口,冷茶泡了一夜,非常苦”的这茶壶就是那茶壶。这是她自杀前的心情写照:清冷又苦涩。一口茶就道尽了银娣的难处。“就着壶嘴喝”有不管三七廿一,死意已决的味道。
...茶叶和军事有着密切的关联,古今中外不乏其例。
宋代,岳家军抗金,驻防湖南岳阳,水土不服,战士腹泻不止,当地茶农送盐姜茶给岳家军战士服用,腹泻得止,战斗力大增。俄罗斯军队从沙皇时代开始一直把茶叶作为军用必需品保证供应。我国汉中地区茶和军事的关系有“汉王刘邦与茶镇”的传说。说的是汉王刘邦在茶镇与群臣品茶议事,受到启迪,定出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大计,为汉王的军事胜利定下了初步路线。此外,汉中地区还有“诸葛亮与煎茶岭”的传说,说的是诸葛亮每每在煎茶岭煎茶,邀请羌族首领共同品茶论道,时日长久,羌族首领被诸葛亮的人品和才干所打动,特别是羌族人民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于是羌族首领便率领10万羌军归汉,不仅扫除了北伐的障碍,而且壮大了北伐的军力。
...居住在鄂西、湘西、黔东北一带的苗族,以及部分土家族人们,有喝油茶汤的习惯。他们说:"一日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菜都不香"。倘有宾客进门,他们更为用香脆可口,滋味无穷的八宝油茶汤款待。八宝油茶汤的制作比较复杂,先得将玉米(煮后晾干)、黄豆、花生米、团散一种米面薄饼)、豆腐干丁、粉条等分别用茶油炸好,分装入碗待用。接着是炸茶,特别要把握好火候,这是制作的关键技术。具体做法是放适量茶油在锅中,待锅内的油冒出青烟时,放入适量茶叶和花椒翻炒,待茶叶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即可倾水入锅,再放上姜丝。一旦锅中水煮沸,再徐徐掺入少许冷水,等水再次煮沸时,加入适量食盐和少许大蒜、胡椒之类,用勺稍加拌动,随即将锅中茶汤连同佐料,一一倾入盛有油炸食品的碗中,这样就算把八宝油茶汤制好了。待客敬油茶汤时,大凡有主妇用双手托盘,盘中放上几碗八宝油茶汤,每碗放上一只调匙,彬彬有礼地敬奉客人。这种油茶汤,由于用料讲究,制作精细,一碗到手,清香扑鼻,泌人肺腑。喝在口中,鲜美无比,满嘴生香。它既解渴,又饱肚,还有特异风味,是我国饮茶技艺中的一朵奇葩。
...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缔婚中应用、吸收茶叶或茶叶文化作为礼仪的一部分。其实,茶叶文化的浸渗或吸收到婚礼之中,是与我国饮茶的约定成俗和以茶待客的礼仪相联系的。
男娶女嫁时,男方要用一定的彩礼把女子交换或买过来。
由于婚姻事关男女的一生幸福,所以,以大多数男女的父母来说,彩礼虽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更重视和更多的还是那些消灾?福的吉祥之物。茶在我国各族的彩礼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点,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中,有这样一段说明:“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
...茶礼是我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原来出于古人对茶树习性的认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因此把茶树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所以,民间以茶作为男女订婚的茶礼。
“三茶礼”旧时多流行于江南汉族地区,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另一种特指婚礼时的三道茶仪式,即第一道百果;第二道莲子、枣子;第三道才是茶。吃的方式也有讲究:第一道、第二道是接杯之后,双手捧着,深深作揖,然后将杯子与嘴唇触碰一下,即由家人收去,第三道茶作揖后才可以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