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产茶始见于唐代湖州人陆羽所作《茶经》,龙井茶约闻名于元明年间,有明代诗人高应冕《龙井试茶》为凭,诗云:天风吹醉客,乘兴过山家,云泛龙沙水,春分石上花。茶新香更细,鼎小煮尤佳,若不烹松火,疑餐一片霞。
龙井茶最初起源于寺庙,其种、采、抄、品都有一番讲究。
龙井茶多种植于靠山近水,晴能受到充分日照、雨又易于排水的酸性丘陵坡地上。春采、夏锄、秋剪、冬肥,一点都耽误不得,不然的话,人误茶一季,茶误人一年。龙井附近茶农一年柴米油盐的开销就靠一季春茶,除了春茶,另外夏秋两季的茶,当地人都把它视作柴草。春茶共分四挡,清明前开始采头春茶,称“明前茶”,其茶嫩芽初迸,如同莲心,就称之为“莲心”,这是珍品中的绝品。制作“莲心”,一般要四斤以上的青叶(当地人称“草子”)才能抄制一斤干茶,而一个熟练的采茶姑娘,每天最多只能采摘嫩芽十二两。谷雨前采二春茶,又称“雨前茶”,这时茶的芽柄已发一叶,其形似旗,茶芽捎长,其形如枪,故又称之为“旗枪”。立夏之前采三春茶,这时茶芽旁一有附叶两瓣,形似雀舌,所以也以“雀舌”相称。四春茶则在三春茶后一月开始采摘,这时茶已成片,并附带有茶梗,所以茶农也称之为“梗片”,这种茶过去是茶农后代练技术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