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看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迷上了汉唐乐府。
音乐好古典,舞蹈好优雅。
看得出那些演员都不年轻了。但是表演真是很完美哦。
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肯定是付出了不少心血的了。
我最喜欢庄琼虹。她的歌和她的舞都很美。最有感觉。
汉唐乐府简介
汉唐乐府成立于1983年,由南音(南管)名家陈美娥创办于台北。秉持重建南音古乐于中国音乐史学术定位之宗旨,深入经典追本溯源著述立论,并培训音乐演奏演唱及演艺人才,为日益式微薪传不易的南管界,注入新血活力。以明确的学术目标、深邃的文化精神、民族的音乐特质,古典的艺术内涵、粹练的唱奏演技,造就汉唐乐府沉蕴优雅的清新风格。
1996年首度推出汲取传统南音乐曲与梨园科步精髓改编的古典乐舞--艳歌行,艳惊四座,也奠定了以深邃悠扬的南音乐音与典雅脱俗的梨园舞蹈为基础,在既成的传统架构中注入现代剧场元素的可能,企图以旺盛的创作活力及编排手法,融合传统与当代的文化对话。
二十馀年来汉唐古乐蜚声国际,足迹遍及世界各国高级学府,屡获欧、美、亚地区国际性重要艺术节、大剧院之邀演,颇受佳评。
2000年应邀参加「法国里昂双年舞蹈节」获媒体评选为「最佳舞蹈评论奖」
2003年八月在美国林肯中心户外艺术节的演出,被「纽约时报」艺术休闲版权威舞评家珍妮弗.丹宁(Jennifer Dunning)评选为「全美年度风云榜最佳舞作」的榜眼(榜首为「云门舞集」)。
珍妮弗.丹宁形容:
「我向来避免用 『迷人的魔力』这样的字眼,但有些时候不用这个字,实不足以形容。」
与各国顶尖现代舞团风格相较,汉唐乐府以传统南音古乐及典雅梨园科步,所焠练出的—梨园乐舞,实现了古典与前卫并俱「立足传统、再造传统」的文化理想,成功地塑造具有普世美学价值观的表演艺术新典范。

《韩熙载夜宴图》本月现身北京故宫
大型台湾南音乐舞《韩熙载夜宴图》将于9月15日在北京紫禁城内演出。届时,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和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两大因素相结合,将令演出极具看点。图为台湾演出单位“汉唐乐府”表演的南音乐舞《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奏乐女伶。
洛神赋
台湾大型南音乐舞《韩熙载夜宴图》将于9月15日在北京紫禁城内演出。届时,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和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两大因素相结合,将令演出极具看点。图为台湾演出单位“汉唐乐府”表演的南音乐舞《韩熙载夜宴图》中奉茶镜头。
中新社北京九月六日电 (记者 应妮)一幅“活”了的《韩熙载夜宴图》将现身此间北京故宫!由台湾“汉唐乐府”演艺单位带来的大型南音乐舞戏《韩熙载夜宴图》,将于九月十五日在此间上演。
横抱琵琶的女伶、 清冷落寞的箫声、面如白纸的婢女、高髻广袖恍如仙人……今天在故宫博物院的建福宫花园内,该剧上演了“清吹”片段,演出中占重要角色的茶道、花道、香道,皆根源自汉代以来的文人传统。

洛神赋
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现正积极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夜宴图”中,画家特别从韩熙载视角出发,将宴会分为五个阶段:听乐、观舞、歇息、清吹与散宴;整幅画面透出欢乐而又清冷的气氛。而演出则分“沉吟”、“清吹”、“听乐”、“歇息”、“观舞”和“散宴”六幕,总时长将达一百五十分钟。

洛神赋
此次演出的“汉唐乐府”是一九八三年由台湾著名南音艺术家陈美娥创办于台北,二十余年来汉唐乐府融合南音古乐及梨园乐舞,屡屡推出佳作,此次的北京公演 有机会在故宫演出,让陈美娥兴奋不已。她表示,汉唐乐府以复兴南音音乐在中国的文化地位为目标,宫廷雅乐南音从中原迁南方,经泉州再传入台湾,此次在故宫 的公演宛若“流离失所的孩子重回亲情的怀抱”。

洛神赋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表示,此次演出的《韩熙载夜宴图》取材于南唐顾闳中的传世画作, 该画卷原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描绘了南唐时期的宫廷生活,对该时期音乐、舞蹈以及风俗、人文的研究有很大帮助。因此在演出期间也将举办一场有海内外 学者参加的学术研讨会,从各方面对《韩熙载夜宴图》进行学术探讨。

洛神赋
南音乐舞戏《韩熙载夜宴图》和故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项目和世界文化遗产,两个因素的结合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不禁令人期待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