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糖姜茶,红枣姜茶,蜂蜜姜茶,柠檬姜茶,保健茶-网上订茶I3524992708
« 春姜牌姜茶买家秀 很有效的姜茶——附同事的反馈 CCTV电视节目中介绍喝黑茶有易于糖尿病的治疗 »

姜茶义工送温暖 杭州的冬天不再冷

       

      1月23日(大年廿八)晚上9点多,寒潮袭击杭州前夜,记者前往杭州城站火车站,室外温度零下1℃。再冷,记者也不好意思叫苦,姜茶义工们已经在这样的冬夜派送热姜茶,坚持了半个月。

  杭州城站广场,五六名送姜茶的志愿者映入视线,在他们身后,是一条长长的队伍,旅客们等待着要一杯姜茶暖暖身。志愿者们递杯子、舀姜茶、送姜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我在上海的电视上看到你们了。”一名等候取茶的旅客对志愿者说。志愿者报以微微一笑。

  1月8日晚上8点半,杭州的义工、志愿者开始为买票、候车的旅客送姜茶,从原先的一个点到四个点,从十几人到几百人加入。至1月24日凌晨结束,整整16天,数十位义工、志愿者共送出5万多杯姜茶(市慈善总会统计)。送姜茶已成为冬日里的一股暖流,暖了旅客的心,暖了杭州人的心。姜茶义工,在全国也有了名气。

  这几天,记者一直跟踪采访送姜茶的义工和志愿者,他们送姜茶的平凡又感人的细节就像一块块拼图,在记者脑海里拼出了一幅冬日爱心画面。

 

第一块拼图:
大伯倒下了 我们做点什么吧 

 
  1月8日下午2点多,义工联盟的“闲者”不紧不慢地浏览着网页。突然,一条新闻进入眼帘:一名大伯在杭州火车站大厅倒下,再也没起来。
  义工们有个QQ群,他在QQ群里和好友说了这件事,他觉得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大过年的,本来应该是回家和家人团聚的,却倒下了。”群里很多人都有感触,又想到了那些连夜排队买票的民工们,七嘴八舌想帮助他们。有人说代民工去买票,马上有人否定,这不太现实。

  “要不给他们送水吧。”“闲者”提议。对,送一杯姜汤吧,暖暖身。“闲者”与QQ群主沟通后,决定当晚就到火车站给排队民工送姜汤。

  3点多,“闲者”将一个帖子发到论坛上,紧急召集义工晚上去火车站送姜茶;义工“八月”去市场买保温桶、杯子;“宝宝”联系了朋友饭店煮姜茶。一切都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

  晚上7点多,“宝宝”和“狂想”开车到饭店取姜茶。“闲者”提前来到城站火车站,很多不认识的义工已等候在那里。那一晚来的人还真不少。
 
第二块拼图:
排队乘客从疑惑到温暖 
 
  那天很冷,但城站火车站售票大厅外人山人海,刺骨的寒风刮在头上、脸上和手脚上。花坛边,义工抬来了4桶姜茶。
  “喝点姜茶吧,预防感冒,免费的。”“闲者”和大家一起吆喝起来。可没人搭理,是啊,天下真有免费的午餐不成?排队买票的人看看他们,一脸茫然。有义工将姜茶送到民工面前,民工不敢喝。过了许久,有个人拿走了第一杯喝起来,紧接着,无数双手伸出来了。

  队伍最后面,义工“闲者”看到了一对四五十岁的老夫妻冷清地排着队,他让义工送了两杯姜茶过去。送到面前,老夫妻急忙往口袋里掏钱,紧张地问:“多少钱?”义工说,不要钱的,我们是义工,免费的。夫妻俩原本沧桑、落寞的脸突然有了光,连声说谢谢。

  在火车东站,一名河南民工排了两天队,还没买到票,他接过义工手里的姜茶说:“不管我能不能买到车票,喝了这杯茶,我心里是温暖的。”
 
第三块拼图:
英国来的“姜茶白求恩” 

 
  1月15日晚上8点,杭州城站火车站寒风凛冽。二楼候车广场来了一位头戴红帽子的老外,他操着不大流利的汉语,手指比划着。在场的志愿者朱鸿弄明白了,他也要加入姜茶义工。
  这位志愿者是英国人,叫阿鲁道,现为清华大学教授。这次是到杭州来为贫困孩子辅导英语的。那天,他来到杭州市志愿者协会,看到五六个志愿者忙着煮姜茶,就好奇地问起事情原委。得知是为返乡旅客送姜茶,他要求晚上也加入。

  为了表示自己不是“山寨版”义工,他还向协会要了一顶红色的志愿者帽子,戴上后,白发红帽,“阿教授”看上去特别和蔼可亲。

  那天晚上8点,志愿者们抬着4桶姜汤来到了城站火车站,在南北两个售票处摆开了。阿鲁道和杭州的志愿者一起在北售票处为大家分发姜汤。阿鲁道现场拿着一杯姜茶向路人吆喝:“热水,来,free(免费的意思)!”有人接过去,他再拿一杯。

  一直忙到当晚12点,他们才离开火车站。到昨晚,记者采访时,在城站的志愿者还记挂着这位“姜茶白求恩”。
 
第四块拼图:
刺骨寒风和幸福感 

 
  天越来越冷,1月9日起,义工们将送姜茶的时间推迟到晚上10点到12点。
  有些义工全副武装,从头包到脚,但还是挡不住刀刮般的寒风。58岁的义工“月亮”戴了手套。在一次次的送茶中,晃出来的姜茶将手套弄湿了,而且马上冻结起来。手被冻得痛了,呲牙咧嘴。义工小张说,看到晃到地上的姜茶都结冰了,那时候真的想哭。

  次日凌晨1点多,“闲者”回到家,头很晕。原来他冻出感冒了。第二天,他去医院打点滴。一边打点滴,他一边想:还要不要坚持?当初大家只想坚持2天的,因为义工们也都是有工作的人,每天忙到深夜是吃不消的。可是,他看到电视新闻里那些深夜排队买票的人,想到不同的口音和语气跟他说的“谢谢”,心里洋溢起幸福的感觉。他又打定了主意,去!

  每晚送姜茶,义工“风”还被妻子误解,直到她跟着“风”来到火车站,才知道爱人在做如此高尚的事。

  说到幸福感,有一位义工在网上留言:送完姜茶收工,朋友来接我,看了看我,说今晚为什么特别开心。其实我也说不上来,只想到一句话,我们给人以幸福,自己才更接近幸福。

第五块拼图:
姜茶桶从1个到18个 
 
  王鲁民,55岁,退休职工。从1月9日到23日,她一直忙碌在杭城几个火车售票点,盛姜茶的桶从最初的1个,到了18个,运姜茶的车从一辆私家车,增加到4、5辆,后来索性租了辆大车。王鲁民周围也聚拢了很多志愿者,用他们的话说:“一杯姜茶出现在售票点,温暖了他们,也感动了我们。”
  说起送姜茶的桶,这里面还有故事呢。

  1月9日,从农博会会场刚刚抽身出来的王鲁民顾不上修整,就在QQ群和志愿者论坛上发出了送姜茶的“英雄帖”。

  早在12月份,她就去火车站看过,看看这么冷的天,能为那里的人做些什么。和王鲁民想法一样的人很多,“英雄帖”一出来后,在农博会一起帮忙的谢龙、姚亚香、宋幼钦几个人都接了帖,一下子凑足了十来个人。

  可是,宋幼钦跑遍整个钱江小商品市场,只发现了一个保温的水桶,店家告诉他,这种桶平时没人买,店家都不愿意进货。“原先想多买几个,可是来不及了,一个就一个了。”小宋扛着水桶急匆匆地赶了回去,王鲁民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姜。

  “一个桶也没办法,我们分了两拨人,一拨送,一拨在家烧。”1月9日那天晚上,他们就这样一趟一趟把姜茶送到了浣纱路的售票点上。

  不过第二天,得知他们在送姜茶,不少单位都送来了水桶,慈善总会2个、志愿者协会2个,自己又买了几个……到前天他们一共有18个桶。
 
 

第六块拼图:
火车站的生日蛋糕 

 
  1月18日,轮到“闲者”组织,他有点责怪排班的人,这天是他生日呢。时间快到零点了,他跟大家说:“大家可以回家了,辛苦了,明天还要上班的。”可很奇怪,这些人都不回家,难道还想去排队买票啊?他想。这时,“风”走过来跟他说:“我们去买明天送姜茶的杯子吧,车站边上的一个超市杯子便宜。”
  “闲者”答应了。两人就往超市方向去了。刚走到半路,“闲者”接到了电话,说取保温桶的车子来了,杯子明天买好了,先回去吧。

  快到的时候,“闲者”看见他们都排好队在那里。耶?怎么在拍照啊?等他走近,突然“哗”的一下一排人散开。哇!太不可思议了,一个大大的蛋糕点着生日蜡烛和一捧鲜花出现在他面前。全部义工为他唱起了生日歌。“闲者”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脑子一片空白,傻傻地站在那里,太感动了,眼泪要夺眶而出了。不过他坚持住了,回收了泪水。

  原来这一切都是杭州慈善总会秘书长李朝东和义工联盟安排的。“闲者”说,这是一个此生难忘的生日。

来自篱落茶香居:http://www.shcjsy.cn/teablog/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日历

最新评论及回复

最近发表

Powered By Z-Blog 1.8 Spirit Build 80722 Code detection by Codefense

Copyright 姜茶,姜汤,姜糖水-姜茶文化网.All Rights Reserved.